= 638){this.width = 638}” align=”middle”/>
四会始建于秦代,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四会位于广东中部偏西,地处西、北、绥三江下游,与清新、三水、广宁和鼎湖区接壤,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高新科技产业带,是粤西地区连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纽带和东大门。
四会不产玉,但玉石加工十分兴盛,玉器产业久负盛名。四会素有“中国玉器之乡”和“中华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美称。四会现已形成采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格局,玉器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加工玉璞7500多吨,年销售额逾20亿元人民币,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等地区。2006年四会被评为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
1. 四会玉器发展史
1.1 萌芽之始:清末民初,家庭作坊零星散作
四会玉器产业萌芽于清末民初。清朝末年,封建统治阶级逐渐没落,在内忧外患的国家形势下,宫廷不少玉器匠人流落民间。广州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贸十分活跃,一些北方玉器匠人南迁广州。这些玉器匠人在广州扎根,开办玉器作坊,招收学徒,经营玉器生意。四会临近广州,近水楼台先得月,广州、香港等地玉器加工业的发展为四会培养了第一批玉器匠人。他们主要从事玉器、象牙和骨、木等雕刻手艺,从学徒到师傅,再到作坊老板,玉器事业逐渐发展起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日寇的入侵迫使在广州发展的四会玉器匠人返回故里,同时将少量低等的玉器加工作坊引入四会。正是这些零星的玉器匠人和玉器作坊,点燃了四会玉器产业的“星星之火”。
1.2 崭露头角:20世纪50-60年代,加工厂如雨后春笋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四会一些地方公社先后创办多家专门从事雕刻玉器、象牙的社办、队办加工企业,玉器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四会工匠的玉器加工技术和玉器品质都有了很大提高,玉器品种也更加齐全。四会成为当时广东少有的上规模生产玉器系列产品的地方,一些玉器产品还被评为“广东省名优产品”,在省内崭露头角。不过,当时的社办、队办企业,基本还是手工作坊,多以玉镯、玉扣、戒指、杏心等饰品挂件为主,产量、产值都很有限。 .
1.3 渐趋繁荣:20世纪70-80年代,产业形成规模效应
20世纪70年代,毗邻广东的香港进入经济腾飞阶段。收入的增加,使当地消费者对玉器首饰品的需求猛增。四会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玉器、象牙等雕刻艺术品能带来出口创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于是,四会玉雕工艺厂顺势而生。大批民间玉雕匠人聚集在一起,为促成四会玉雕工艺的兴盛,培养了大量的管理、设计人才。
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开放后的管理体制跟不上市场步伐,四会玉雕工艺厂被迫关闭,原企业的玉雕工艺技术人员、工艺师傅和管理人员凭一技之长,纷纷开厂设店,走进玉器加工个体工商户行列。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四会共有玉器加工户1000多户,从业人员8000余人,年产值超1亿元,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器加工行业。四会市沙尾路也逐渐成为一条集玉器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玉器街,规模效应开始形成。
1.4 名声大噪:20世纪90年代,玉器企业和市场规模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四会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玉器企业,尤以汉武玉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英顺玉器最具代表性:汉武玉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始建于 1997年,初时随大流,无所发展;2004年起,另辟蹊径,专营缅甸材质精致、质地上乘的珍稀黄夹绿系列产品,逐渐走出一条特色经营的发展之路。汉武玉庭以“质量第一”为经营理念,慎选创作题材,产品小而精,深获顾客好评。负责人徐志雄说:“在做工上,我们不要求做得快,只要求做得好。慢工出细活,产品质量好,才能卖高价,获取高利。”汉武玉庭虽已发展成四会一家具有鲜明产品特色的知名企业,但未以为喜,仍志存雄业,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英顺玉器厂创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初以来料加工为主,惨淡经营,后顺时而动,大胆改革,直接进料,自行加工产品,自行开拓市场,现已成为资产近千万元的企业。英顺玉器以山水吉祥题材为主,因设计新颖、寓意深刻、气势恢宏、现代气息浓而享有盛名,深受客户青睐。英顺玉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振兴” 的发展理念,广纳贤才,大胆创新,以精品立业,倾力打造自有品牌。
同一时期,四会玉器专业市场逐渐形成,除了玉器街、玉器城,还出现四会天光墟这一独具特色的玉器市场。玉器街的出现,让四会市政府意识到玉器产业的重要性,各种配套设施逐渐得到完善,进一步刺激了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极力营造公平、开放的产业环境。大量具有传统雕刻工艺技术的福建莆田人、河南安阳人涌入四会,提升了四会玉器产业的精细化程度。随着多种力量的聚合,四会玉器产业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之路,其产销量和产值均得到大幅提升,四会玉器的品牌知名度开始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迅速扩大。
1.5“玉乡”名成:21世纪,中国玉器之乡享誉世界
21世纪以来,四会玉器成为国内重要的翡翠玉器加工基地和广东四大翡翠玉器加工基地之一,是国内知名的玉器加工销售集散地和广东最大的翡翠玉器批发市场,被誉为“中国玉器之乡”。
2002年3月,四会市玉器商会成立。商会在行业内部及行业、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产业的顺利发展作出了诸多贡献,如积极加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组织举办、参与招商引资、品牌推广、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各种活动,让四会玉器产业的规模、竞争力、知名度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006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国(四会)国际玉器城项目正式运营。该玉器城位于四会大道的黄金地段,占地约25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国内首家集玉石拍卖、玉石切割及玉器批发零售、展销、鉴定为一体的大型玉器交易城。玉器城延伸了四会玉器产业的产业链,增强了四会玉器的集聚效应,扩大了四会玉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一批起步较晚、发展迅猛的四会玉器企业,陆续浮出水面,为人所熟知:
万宝隆创建于2003年,主营各种题材玉雕,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各类杂件,应有尽有。万宝隆始终以“诚信、质量、精良”为本,对每件玉雕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产品在百花奖评选中获奖多达12项,评委一致认为其以精细的雕刻见长,以细腻的创意取胜,是独具特色的上等艺术品。2009年金融危机突袭,万宝隆处变不惊,灵活转变经营策略,以单订产。如今,万宝隆正在始创人陈志明的带领下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琢玉,精心打造企业的美好明天。
精翠宝创建于2006年,以雕刻摆件为主,尤擅人物、动物、花草、虫鸟镂雕。精翠宝以实求精,传承创新,以扎实的功底打造玉雕精品。作品注重现代文化元素,雕刻精细、创意新颖、造型讲究,深具青春时尚的风格,吻合其主林廉国的个性,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及勤奋进取的青春活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精翠宝起步虽晚,规模尚小,但短短两年时间就有10多件作品获奖,发展后劲不可小觑。
印象敦煌玉器工作室创办于2007年,艺术气息浓重,文化积淀深厚。印象敦煌以精良高档摆件为主,主攻三彩艺术,年加工产品1000多件以上,50%销往上海,在昆明等地也有较好市场。工艺以人工雕刻为主,讲究“慢工出细活”,力图精益求精。其作品已有20多件被人收藏,10多件在全国玉器拍卖会上展出,尽管售价高达3-5万元甚至5-10万元,依然热销。两年来,印象玉器不断创新雕刻工艺,更新营销理念,产品由代销转为直销,实行“加速流通,加快周转,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现已成为资产逾千万元,年产值800万元的企业。印象敦煌志存高远,不但要在四会有“印象”,还要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印象”。
荣艺精品翡翠厂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集玉石设计、雕刻、批发、零售、精品收藏及研发为一体的企业。荣艺精品翡翠厂遵循“创意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取长补短,雕刻工艺、作品创意以探索与创新见长。产品以缅甸翡翠为原料,大小不拘,题材丰富,尤以造型讲究、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庆团圆”获2006 年中国(四会)翡翠博览会优秀作品展银奖,中国(玉器)百花奖铜奖;“龙凤呈祥”获2007年四会玉器博览会铜奖;“如意大佛”获2008年北京玉器博览会“天工奖”。荣艺精品翡翠厂锐意进取,老板郑清荣说:“我不跟他人起舞,也不步他人后尘,我有自己的艺术追求:雕天下之玲珑,显荣艺之神工。”
钰宝斋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小而精起步,靠精中求精、好中求好发展,以传承创新取胜的新兴玉企,以加工雕刻为主,擅于花鸟虫鱼题材。钰宝斋秉承“以精为本,以新制胜”的经营理念,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打造精品。其产品工艺精细、创意新颖、造型美观、形态讲究,深受各地客商青睐。老板林金山是玉雕名师,造诣颇深。在其领导下,钰宝斋寓传统文化于玉,“应料选材,应人创意”,不到两年时间便成功跻身四会知名企业行列。
2. 四会玉器产业现状
2.1 产业:如日中天,如火如荼
四会虽不产玉,却有着悠久的玉器加工史和精湛的玉雕技艺,玉缘甚深。四会玉雕工匠的技艺主要来自清末民初时期的广州玉器作坊。因战乱,在广州的玉器匠人携技艺回到四会,并将其发扬光大,传承至今。四会玉雕工艺在传承与发扬中日渐精湛,进入21世纪以来,玉雕工艺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因拥有大量的工艺美术大师及先进的技术工艺,四会玉器市场品种齐全,款式多样,低、中、高档玉雕应有尽有。较有影响力的玉器种类有摆件、玩件、挂件和饰件,摆件主要关于传统人物、历代美人、观音、佛像;挂件如花卉件、花鸟虫鱼等;饰件如玉镯、玉扣、玉珠、旦面、戒指、杏心等。其中不乏玉雕珍品,如“英雄长伴”、“八仙贺寿”、“猴子献桃”、“五子运财”、“观音坐莲”等,在全国玉器界有广泛影响力。
2002年四会玉器商会成立,直接推动四会玉器产业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良性运作阶段。在四会市政府及玉器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四会玉器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玉器街、玉器城、天光墟等玉器专业市场,配套设施日渐完善,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投资和进行玉器交易,在国内乃至东欧、东南亚等地区均享有极高知名度。 . .
经过多年发展,四会玉器产业形成了集上游采购、中游制造加工、下游批发展销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玉器加工已成为四会特色行业。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和四会人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引了一大批外省、外地玉器从业人员加入,为四会玉器的原料采集、加工、设计、流通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加速了四会玉器行业的发展,玉器工艺水平不断提高。
2.2 人才:四会八方,有容乃大
四会的每一件玉器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玉器大师们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古人云:“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无别,若遇良工,即为万代之宝。”人才是玉器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四会玉器产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当地大量的玉器行业人才密不可分。四会无悠久的玉石文化,但四会人兼容并包的广阔胸怀、四会玉器强大的产业后盾及四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来人才携技术前来扎根四会,为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会接近半数的玉器从业人员是外地人,尤以福建莆田人和河南安阳人为多。
福建莆田是妈祖故里,莆田木雕、莆田寿山石雕刻工艺品在业界颇具知名度。20世纪90年代,精明的莆田木雕、石雕艺人敏感地捕捉到四会玉器产业蕴含的巨大商机,一批批地涌向四会开始他们的淘金之路。如今,在四会从事玉器加工的莆田人已超2万人。莆田人进入四会玉器产业后,创造性地将木雕、寿山石雕的技术运用到玉器加工,不但大大提升了四会玉器的工艺水平,也让“摆件”这种中高档玉器产品成为四会玉器主流产品之一。
莆田人在四会安居乐业,投资设厂,为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郑汶水、杨国扬等莆田人在四会创办的企业发展势头最为迅猛:
妈祖玉器有限公司,由以郑汶水为首的莆田人合伙创建于2006年6月6日,是一家集玉器生产、展示、批发、零售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玉器企业,专业生产制作大小型翡翠摆件、玩件和翡翠首饰。公司以走精品之路,创品牌效益为发展目标,致力于演绎玉之神奇、传播玉之文化。其作品集古今文化神韵于一体,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寓意深刻,屡获大奖:“榴开百子”等作品获2005年第12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太平盛世”获2006年中国(四会)翡翠博览会金奖,“十八罗汉”获2007年中国(四会)玉器文化节金奖,“四?酒桨?”获2008年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如意观音”、“独占鳌头”获2009年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
万佛轩玉器有限公司,由莆田人杨国扬创建于1995年,初以来料加工为主,后转变思路,自行进料、自行加工、自行销售,逐渐发展成一家现代化的股份制玉器企业。万佛轩专攻佛像玉雕,因玉质精良、工艺精湛而闻名遐迩。万佛轩坚持“诚信做玉、诚信经营”的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北京、宁波、厦门、深圳设有销售网点,现拥有2个加工厂、100多名员工、30多名雕刻专业人才和10多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玉雕大师。近几年,老板杨国扬带领万佛轩全体上下在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和销售市场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四会玉器产业队伍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来自河南南阳,南阳自古出产独山玉。南阳玉器加工业历史悠久,玉雕工艺代代相传。南阳人玉雕技术精湛,文化积淀深厚,工艺水平高超,尤其擅长山水、花鸟虫鱼等玉器摆件。由于南阳玉的市场价值不及缅甸翡翠,具有高超雕工技艺的南阳人纷纷南下四会,期待实现致富梦想。南阳人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四会玉器产业的精细化水平。
说到南阳人在四会兴办的企业,强盛玉器不失为其中典范。强盛玉器由河南南阳人朱国强创办于2003年,因近几年在雕刻工艺、造型创意、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而发展?勺什蛟?800万元的玉器企业。
强盛玉器擅长雕刻大型花鸟山水摆件,产品风格雅致、题材丰富,深受上海、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客商青睐。尽管价格不菲,产品却历来像“皇帝女,不愁嫁”。强盛玉器传艺授徒,一视同仁,毫不保留,有口皆碑,现已为四会培养玉雕人才200人,大大促进了四会玉器产业的发展。
当然,四会本地玉雕工匠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他们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在传承、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学习创新,提升自身工艺水平。有的后来成了名师,创作出大量玉器精品,成为四会玉器声名鹊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工艺:传承与发展
四会玉器工艺发展至今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准。“传承与发展”是四会玉雕工艺发展的精要。当地政府及玉器商会在引导玉器产业朝“高档、精品、尖端”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极大贡献。